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首页 媒体聚焦 内容详情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市公安局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矩阵

政治部 2024-11-08 访问量:95

近年来,市公安局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立足公安主责主业,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整合资源,以“九个典范”为抓手,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矩阵,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打造思想教育典范。市公安局注重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突出抓好基层党员民辅警教育培训,依托公安党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公安教育培训工作整体规划,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覆盖到每个党组织和每名党员民辅警。

  打造阵地建设典范。市公安局依托已构建起的“一室一长廊一家两基地”即:党建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警营之家、全市公安机关廉政教育基地、爱警暖警基地的党建阵地布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党建阵地和警营文化。今年,市公安局获评北疆机关党建示范阵地荣誉称号。

  打造政策宣教典范。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牧区,由边境派出所牵头,吸纳驻地各苏木老党员、护边员等,组建“红驼宣讲队”,建立“流动宣传车”,走访了解辖区治安形势,用牧民听得懂、能领会、可践行的方式,将党的最新理论和民族政策讲到各族群众家中,帮助各族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积极发挥公安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势,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各族群众心中。

  打造特色品牌典范。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前达门边境派出所建立“边境石榴籽家园”,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拓展优化各类活动,强化议事协商、党群服务、便民服务、文化浸润等功能,不断引领基层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大门常开、阵地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在、群众常来”和“聚人气、聚活力、聚民心”的“五常三聚”工作格局,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发展。

  打造典型培树典范。坚持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引导局属各党组织全方位考量不同警种、部门实际情况,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层层把关推荐,深入挖掘和积极选树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通过评选党员先锋岗,明确党员责任区,为“党员先锋队”授旗等方式,积极发挥先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党员民辅警立足岗位作贡献,服务群众争先锋。

  打造高效为民典范。近年来,市公安局积极开展“团圆行动”,已先后为10余名“国家的孩子”采集血样,通过分析、比对DNA数据,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帮助他们寻找亲人。今年,两名“国家的孩子”在市公安局的帮助下,找到了亲人,为“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续写了团圆相聚的新篇章。成立“河套铁骑”巡逻队、应急处突队、无人机巡航大队、治安行动大队,实时守护各族群众安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窗通办”改革三年攻坚,以“精准服务、精细服务”为理念,打造为民服务综合窗口,严格落实信息公开、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服务承诺等各项制度,形成“马上办、就近办、一窗办、一次办、一门办”新格局,让各族群众的幸福感更强,满意度更足。

  打造外延拓展典范。市公安局积极延伸工作触角,成立全区公安机关首家“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工作站”,不断提高公安队伍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市局机关举办“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基石”普通话主题推广系列活动、书法比赛活动等,将公安机关打造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引领、辐射的前沿阵地。

  打造联创共建典范。市公安局积极构建“横联纵领”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与市委党校、阿拉善盟公安局、结对共建社区开展联创共建,共同构建“党建共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升”的党建新格局,着力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领航共建、先锋暖城等活动,结合公安主责主业,用心用情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打造先进引领典范。市公安局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邀请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及相关单位召开民族团结进步经验交流座谈会,受表彰的模范集体代表和个人谈体会、讲感受、说心得,各相关单位和局属相关部门交流学习借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不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公安工作深度融合。

[打印]            [返回]